OP前,第一个场景。远景,近景,内景,蓝色槽体。一组镜头逐渐深入,让观众好奇这些槽体究竟是什么。但故事并未就此延续下去,突然鸣起的音效将镜头拽回空无一人的舰桥,屏幕上红点闪烁,提示音逐渐急促——人呢?切回外景,舰船消失于,水花——我想不出更好词来描述。
其实在第二、三个镜头之间,就有风浪喧嚣与室内沉闷静寂的反差。所以第一个场景的声音基本上是按“高低高低”变化的。但非常遗憾的是,S 1 . ( ! ( f J 6从舰桥切回远景的剪辑缺乏衔接,非常僵硬。海浪虽然喧嚣,毕竟不如提示音那般尖锐,这就导致观众已经从画面上感知到危机降临,但声音反而突然低沉了下去,诡异的落差。在最后一个镜a h 2 J ?头内,随着“炮击”(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)逐$ u J \ g渐密集,c r | 6 @ x L ` |其实音量和节奏都是有W t i m Y | u m提升的n ^ Q,但最终还是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感官刺激。
我个人的看法,最后一个镜头根本就没必要做,直接让镜头留在舰桥内,响起[ F $ ) U v第四个镜头中的音效,最后镜头一黑,顿一下,接OP。也许作者Q h y |顾忌舰船的隔音效果,炮击海% Y m ] ] a 2 X O面的音效做得强烈而清晰会显得不真实……为此而放弃表现力是0 , E / Y十分遗憾的。P 0 U
再开一下脑洞。这个场景无非是要向观众传达一件事,即某艘舰船p & n d t 3运输着一些重要的“剧情道具”,船内发生了什么,而最终,舰船也被击沉了。
那么,让镜头一直停留在外景(具体的,可以一直是远景,也可以由近景: X &开场,过渡到远景),配合一些或震惊、或焦急的画外音,暗示出大致的情况,最终,镜头仍以舰船消失在浪花中结束,一切归于死寂——我觉得也很有趣。Z l _ m I I
OP后,第二个场景。要我说,捡到螺女根本不算什么。3分44秒,女孩的嘴逐渐张开,要是她照这么把嘴张大下去,一口把女主吃掉,那才是神作。
第三个场景。一个小动作,灰毛突然a q ;想起一些待客之道,于是请女主进去说话。为什么要截这个镜头呢?说来惭愧,其W } M a s m \ w实我一开始觉得她这个动作意义不明,在想其中是否另有深意。虽然只是误会,也可以从中引申出一些观点——对一P [ 2 & 4 h i些非必要的小动作的描绘,能在各种意义上让作) 2 5品更为丰富、细腻。
这句话也许牵涉到过去/未来的什么情节。
场景四中的一个小小细节,白毛的反差,不多谈了。M * = 6 : c \在之前的几篇评论中,我谈到过本作的一些惯用手法,比如塑造反差、关注肢体动作/E A K ] n ) .隐去面部的构图、随0 W $ } |时出现的百合姿势。在截下这两张图的同时,我又注意到第四点,本应最早注意到的一点——夸张的神态。也许还有很多关键的元0 + s P P 6 H P u素,正因: l p = m 5 O .其无处不在,反而意识不到。
说到这里,还有一点,即人物的出场方式——本作的人物经常是通过镜头的u 6 $ 5 ) U t z ;剪辑“闪现”入场的。我不可能从中分析出什么深刻的意蕴,只能说,这种做法赋予了本作轻盈K \ \ @ }活泼的气质。
3D茶具
场景五,埋个伏笔。
场景六,从围绕一件小事展开的对话,引出一些幕后的斗争。真要说的话,这段对白可能有些太直白了。但如果想要用隐晦的对话暗示观众,则势必要下更大的功夫。哎呀,真是为难。本作能在这方面作多少深入呢?我其实不} . J ) [ $ l [抱什么期待。
此处的构图也很有意思。但,我觉得就着单独拿出来的一帧大讲特讲是不合适的,太孤立了,而且非常机械,又有过度理解的嫌疑。干脆不谈,只提请i s b @ V \ x l P各位稍作注意。
我在第二话就关注过窗外视角g s 1 \ B的镜头,在此之间至少又出现过一次。总结起来,这一反复出现的镜头视角代表了负面的、疏离的情绪。
我把学园长说话部分的镜头截了下来,来看看吧。
开场,图一先确定人物的位置,图二拉近,给一个沉着的侧脸,这个侧脸完全处在阴影之中,符合对话的气氛。在这里,观众想要进一) J U D S步了解“发生了什么”的心理被转化为了镜头语言,即远景切特写。
切H o 9 n Y 0 S 7 :正面中景,人物端坐在t p k ) H P画面中央,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。
大特写,气氛一转。
接下来接的其实是之前那个窗外的镜头。由于我把这个镜头抽走单独谈了,前后连{ 5 X . t ] { h =续三个大特写的衔接就非常明显。如果就着对话的冲突气氛来画一条曲线,在这四个镜头间的曲线应该是——高,低,中,高。
最后一张图,仍是x ` n t @ e B – –学园长说话,只是本人不在景框之中。
过去1 \ z N : F多是写一些批评性质的东西,多少有些“归罪于人”的意味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,我认为那些批评是错误的。
直到不久前,我才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:虽然也许有终极的价值值得追求,} i F G却也没必要要求所有事物都指向这个方向。而一部动画的价值,也不仅在于其所体现的思想。从这一点出发,我开始尝试关注动画(或者别的文艺作品)的a U 1 } . : O“表现形式”。最近这一组关于《突击莉莉》的文章,就是这一观点的产物。
《突击莉莉》确实是这么一部恰到好处的动画——说实话,我从中体会不到多O ! q少思想内涵,也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值得单独批判的消极面,如果放在以前,我大概不会为它写一个字z V 3 j ~ 4 ! $ 2。这么说会不会太狂妄了{ K h ` k G z C \。
对着一个个镜头,批量生产一些粗浅的“分析”,这并不是我所追6 g l O K A求的。形式、思想0 d v、社会背景,改进的方向当然是三者的结合,呃,确实很困难。? G Q ^ c X S G 1
最后谈一点。关于动画评论,我以前一直追求写他人所未想(现在多少也仍是如此),但渐渐地,我c 5 w *意识到,多数人所期望的,是有人能贴切地替他= G y /们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说出来。这` 1 h + C B `也正合了我O 3 U + |写这组文章的目的——尝试了^ N M 7解动画的“形式”如何引发观众的感受。